华润平台目前旗下代理Columbia哥伦比亚/ LEE/ HONMA/New Era等国外知名品牌
品牌介绍
户外品牌
品牌介绍

浅析1921-1979年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

时间: 2024-01-01 01:40:09 |   作者: 华润平台

  在美国“争取进步联盟”的帮助下,哥伦比亚作为传统的亲美国家,获得了美国非常多的援助,国家的实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哥伦比亚国内社会更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过去慢慢地提高。尽管哥伦比亚的社会结构与经济问题根深蒂固,争取进步联盟的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虽然哥伦比亚国内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游击队、武装与大型毒贩集团兴风作浪,但是这些威胁始终未能推翻哥伦比亚政府的统治,这与“争取进步联盟”对哥伦比亚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肯尼迪政府之后的约翰逊政府基本上承袭了肯尼迪的外交政策,约翰逊更加重视军事方面“反暴动”的硬手法,喜欢军事打击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并未忽视对拉美的经济开发援助计划,争取进步联盟得以继续推行。

  但是到了尼克松、福特时期,美国已经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际冷战格局逐渐演变为“苏攻美守”,美国不得不收缩势力,争取进步联盟就此被搁置下来,这损害了美国与哥伦比亚之间的良好关系。

  后面的卡特政府推行理想主义的“人权外交”,以人权、道德这样的虚无缥缈的标椎来制定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政策,批评美国自己的盟友,进一步疏远了美国与哥伦比亚乃至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

  1979年年末,哥伦比亚与美国签订了双边引渡协定,并在1980年的十一月三日将其以立法的形式上升为哥伦比亚的法律条文。这项协定中规定了哥伦比亚的重要毒品犯罪人需要引渡到美国接受审讯。对这项约定,华盛顿方面表示很欢迎,并为哥伦比亚提供了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军事援助。

  在签署引渡条约时,时任哥伦比亚总统的图尔瓦伊(Julio Cesar Turbay Ayala)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一旦签署了该项条约,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哥伦比亚必须向美国割让一部分制定禁毒政策的权力,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哥伦比亚国内的相关利益集团的不满。

  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签署此项协定,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威慑、约束毒品犯罪分子,通过引渡机制,能够将美国的司法体系引入哥伦比亚,对国内的毒品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在国内治不了的大毒枭可以送去美国处理。

  更加吸引他的是美国会为哥伦比亚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这也成为了促成该项协定的重要推手。在美哥双方签订了此项协定以后,哥伦比亚国内的毒贩就要被引渡到美国接受审判。

  引渡协定对于打击跨国毒品集团具备极其重大作用,是美国与哥伦比亚共同合作禁毒的重要举措。但是这项协定也成为了华盛顿与波哥大爆发双边毒品外交冲突的重要因素。

  19世纪以来,“门罗主义”一直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对哥伦比亚政策的指导思想,只是限于实力不足,并未立即转化为美国对外政策。20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发展,将“门罗主义”引申为“罗斯福推论”、“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在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巴拿马运河问题,而美国和哥伦比亚也因此进入双边关系低潮期,哥伦比亚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之后美国政府极力修复美哥关系,随着“睦邻政策”出台,双方关系开始缓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止纳粹力量在哥伦比亚扩张,美国和哥伦比亚结成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向哥伦比亚提供军事援助,双方关系有了质的飞跃。

  二战后,美国把哥伦比亚当作反苏的重要力量,对哥伦比亚的经济援助被提上日程,并通过打击哥伦比亚境内力量,避免占领哥伦比亚,进而保证自家“后院”的稳定。

  当然,无论美国采取军援、经援还是直接干涉的手段,其目的都是谋求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霸主地位,这也是其制定和执行对哥伦比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这种多样化政策和软硬兼施的手段,也表现出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具有“独占性”。这也正是“门罗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

  冷战爆发后,“门罗主义”要求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哥伦比亚的稳定与安全,防止势力在哥伦比亚扩张。

  美国对哥伦比亚提供军援、培训军官、构建安全防务体系等。进入60年代,美国开始提出发展口号,将经济援助定为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的长期目标。不过在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势力范围收缩之后,美国的经济援助大幅度降低,显然,这种经济援助只是个“胡萝卜”,其本质是功利主义性质的。

  “门罗主义”也能够理解为在美洲大陆范围内的一种霸权主义,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与核心一直都是霸权主义。门罗主义发表时美国还很弱小,没实力与旧大陆欧洲列强争霸世界,于是美国用门罗主义给自己划了一片小一点的势力范围——美洲大陆,先在自己家门口称霸,韬光养晦发展国力,等到实力足够以后再逐鹿世界霸权。

  美国保证暂时不介入旧大陆欧洲列强的利益纷争,但是欧洲列强也不能侵入美洲大陆的美国势力范围,这样门罗主义便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美国独立至今,国家意志中追求霸权的外交政策思想一直存在,最重要的是,这种思想从未遇到重大失败。

  在美洲大陆范围内美国的西进运动与势力扩张从未受阻,没有一个美洲国家能挑战美国,最终美国如愿称霸美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是战胜国,但是当美国发现了自己无法控制国联时,美国宁可缩回美洲大陆继续当土霸王等待时机,也不愿加入国联变成国际体系中的一枚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又是战胜国,但是冒出来一个苏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美国从未接受与苏联共同统治世界的设想,而是与苏联打冷战,把苏联打到解体,美国取得最终的胜利为止。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愿以偿称霸世界。霸权主义不断取得的胜利给美国带来了满到溢出的自信,甚至有美国学者宣称冷战结束是“历史的终结”。

  美国必然会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在可预见的未来,霸权主义作为美国外交思想的内核还会继续维持下去,而“门罗主义”作为粉饰霸权主义门面的遮羞布,还会被美国不断地援引,用来保持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支配地位。

  “门罗主义”追求的是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独占利益,排斥其他几个国家在拉美的势力,主要体现为维持“后院”稳定才可能正真的保证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正是“门罗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其根本在于追求美国在哥伦比亚的利益,保证美国国家安全。

  自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重心经过了由经济问题到阻止纳粹力量,再到遏制的变化,但核心都是保证美国在哥伦比亚的霸主地位。

  美国历任总统都没改变这一政策主旨,这就使得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呈现出一贯性特征。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

  1.军事援助。美国为哥伦比亚提供军事援助,帮助其国内力量,并成为美国武装干涉拉美地区的重要辅助力量。

  冷战时期,美国更是通过帮助哥伦比亚训练军官、提供武器,使其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遏制的排头兵,因此,美国对哥伦比亚的军事援助是从属于美国的政治目的的。

  2.经济援助。二战后美国变成全球头号经济大国,经济援助也就成为其推动对哥伦比亚政策的重要手段。

  当然,美国对哥伦比亚的经济援助首要目的是为满足美国的战略需要,即“避免因为贫困造成滋生”。不过,美国在援助过程中,通过扩大投资,利用资本逐渐控制哥伦比亚的经济。

  3.扶植亲美政权。这是战后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维护其在哥伦比亚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认为,亲美政权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会依赖美国的支持,保证其稳定有利于避免美国霸主地位丧失和美国在哥伦比亚负担加重。

  另外,一个亲美政权有利于哥伦比亚国家稳定,避免苏联力量渗透;最后,一个亲美政权会让美国的力量更容易渗透进哥伦比亚,为美国带来非常大的经济利益。

  当然,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后的“民主旗帜”,其目的都是为了美国在哥伦比亚的利益服务的,一旦美国国家利益受损,美国必然会改变现有政策。

  随着意识形态色彩转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对哥伦比亚政策重心转向了毒品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就在哥伦比亚派驻了毒品管理局工作人员。

  1978年之后哥伦比亚贩毒组织发展迅猛,拥有大量先进武器,其毒品买卖为哥伦比亚政府提供了大量灰色贸易收益,这使得哥伦比亚政府禁毒工作进展缓慢,即使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哥伦比亚政府仍无心禁毒,甚至表示禁毒要由哥伦比亚人来做,不需要美国插手。直到哥伦比亚前司法部长被贩毒组织杀害,哥伦比亚才真正开始大规模禁毒活动。

  在看到哥伦比亚的反毒工作后,美国大幅度的增加对哥伦比亚的援助,并公开赞扬哥伦比亚政府为全球禁毒事业做出的贡献。

  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哥伦比亚并未因为合作禁毒而取得显著成果。种植地转移、可卡因成为新宠、贩毒集团种植和生产毒品的程序更灵活隐蔽,所以,和可卡因产量大增。不过,美国认为禁毒是一项长期战争,而哥伦比亚认为与美国合作禁毒会带来大量经济援助,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哥关系因为禁毒走向低谷。美国对毒品的态度专项消灭毒品来源,而哥伦比亚正值债务危机,需要毒品经济。

  综合上述所说,美国对哥伦比亚的压力和行动,引发了哥伦比亚国内新一轮反美情绪。1994年,哥伦比亚通过法律允许个人使用毒品合法化,引起美国政府极度不满,对其提出贸易制裁等惩罚手段。